↑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6月28-29日,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暨孤独症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在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8名孤独症康复专业人员和孤独症儿童家长参加了活动。中国残联康复部二处处长宫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跃进、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松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特聘专家许晓鸣等参加开幕式。
曹跃进在讲话中指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孤独症儿童在内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标志着我国残疾儿童康复事业迈入了新阶段。他还充分肯定了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寄予了期望。
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美香教授在讲话中回顾了专业委员会聚焦孤独症儿童专业康复与全面发展,在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标准规范等方面的成果收获,并介绍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我国孤独症发病率约为0.7%-1.8%,0-14岁孤独症儿童超过300万,其健康成长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切实解决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7月,中国残联等七部门印发了《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明确用5年左右时间,促进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服务体系,提升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水平和保障条件,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暨康复技术培训班,是对这一政策文件的积极响应和深入落实。
在学术交流阶段,贾美香教授做了《构建家庭、机构、社会多元化保障体系》主旨报告,倡导医教康社的多领域合作;黄伟合和李丹教授解读了《神经发展障碍 0岁~6岁儿童社交沟通障碍康复指南》团体标准,从康复服务的总体原则以及内容、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授 ;张雁主任解读了《孤独症儿童功能评估和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规范》、秦环龙教授介绍了《肠菌移植治疗ASD的指南》;针对孤独症儿童家庭面临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王勉教授做了《家庭支持询证实践的新进展》专题报告,介绍了孤独症家庭康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
学术交流还涉及科技手段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与管理等内容:郭德华教授讲授了《AI赋能孤独症服务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策略》,余福林和柯嘉慧老师交流了《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康复赋能平台建设与实践》等,随着越来越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化康复工具的研发与应用,为广大孤独症儿童享受高质量的康复服务提供了便利。
会上还交流了孤独症儿童康复有关科研成果:杨艳玲教授介绍了《孤独症患者的营养代谢干预》,王力芳教授介绍了《孤独症基因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徐胜教授介绍了《ASD儿童提要求行为的干预研究》,邵智教授介绍了《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临床干预》,杜彦军主任介绍了《孤独症儿童三元训练课程体系(SCE)与康复训练效果》,刘祉汛老师介绍了《小龄孤独症的融合教育个案研究》等。此外,还举办了多项孤独症儿童标准和共识讲座。
闭幕式上,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美香做了会议总结,她指出,要以此次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为发展契机,继续发挥专业委员会平台作用,积极落实孤独症康复各项文件要求,凝聚智慧、分享经验、强强联合、共同进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位“星星的孩子”都能在专业、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
来源丨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